居民來社區串門就為嘮嘮嗑
大西北網訊 “大媽,您今天來的夠早的啦!又是來找我們聊天的么?”“是啊,一個人在家里呆著怪著急,想找人說說話。你們要是忙,就先忙,不用管我,我在社區里隨便轉轉、看看就好……”連日來,每天一大早,家住白銀路街道轄區的李大媽總是往社區跑,沒什么事情的她,就是想找社區的工作人員聊聊天。就此情況,正寧路社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隨著人口老齡化,社區里的老人越來越多。有苦無處訴說的老人,覺得社區的人最可信,有啥知心話都愛找社區人員說一說。社區工作人員也客串著心理醫生的角色。
當日上午,當記者走進正寧路社區辦公區時,一眼就看到了大家口中常提的這為愛來社區聊天的老人——李大媽。只見老人,雖然滿頭白發,但是身子骨硬朗。見到記者,老人更是熱情的與記者說起話來。老人告訴記者,自己的家就住在社區辦公場所的對面,每天來社區和這里的工作人員聊聊天已經成為了一種必不可少的生活習慣。“我今年剛60歲,身體健康。由于老伴去世早,也覺得自己身體還成,也就和子女分開住,孩子們只有在周末或者節假日時,才回來陪伴我。”李大媽說,雖然自己的物質生活一點都不愁,但是家里總是空空的一個人,實在是住的寂寞,家里除了能聽到電視機的聲音外,總是靜悄悄的。好在社區與家離的近,每天都可以到社區里來走走,和這里的工作人員聊聊天,講講心里話。記者從社區工作人員處獲悉,李大媽每天來社區嘮嘮嗑,講話內容還挺多,有自己家庭情況,鄰居間的趣事,或者是小區里最近發生的新鮮事等等。起初社區工作人員以為老人想通過聊天和社區工作人員拉拉關系,方便為其家里辦事,但是這么長時間以來,老人一不要求社區人員為自己辦事,也不向社區求助,就是想找社區知心人嘮嗑。社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起初老人剛來社區嘮嗑時,每天的心情并不是很好,但是如今老人每天來社區小座會,都會很高興的離開。對于社區工作人員如此的評價,李大媽稱,心里話都聊完了,人也就變得輕松了,精神狀態當然好了,而自己更可以高高興興的回家去了。
正寧路社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其實像李大媽這樣的老人還有很多,只是老人的表達方式不一樣,有的老人喜歡自己跑到社區里來找工作人員聊天,有的老人則喜歡在小區里堵住過往的社區工作人員,拉在一起聊天。甚至有搬走后的居民,因為信賴原來的社區工作人員,也特意回來就為說說話兒。社區工作人員雖然不是心理醫生,但是這么多年的工作經驗,讓他們學會傾聽。社區工作人員表示,居民遇到的那些難事,有的他們也幫不上什么忙,但是他們熱情的態度,專注的傾聽,會讓居民心情好很多,壓力得到釋放。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