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訊 “我們社區的老年居民和青少年很多。總人口8860人,其中在冊18歲以下未成年人426人,在冊55歲以上老年人955人。駐轄區3所學校其中有兩所中學和一所幼兒園,分別為蘭州五中、蘭鐵三中和蘭鐵第二幼兒園。每一所學校擁有在校學生2000多人。三所市民家長學校,分別為蘭州五中市民家長學校、蘭鐵三中市民家長學校、蘭鐵第二幼兒園市民家長學校。 老年人和青少年占社區總人口近30%。”該社區書記說,和政東街的高齡老人多,許多物業小區的空巢老人很多,學校多自然青少年就多。為此,社區專門加強對此類人群的服務,希望通過提升精品服務意識,以滿足他們各種精神和文化需求。
老人服務重中之重
“可以說,老年人也是我們社區的‘特色資源’。在我們社區,富有奉獻精神和無私愛心的老人很多。他們也愿意投身到為老服務中去。”社區書記說。
書記指出,目前,社區已選擇確定了很多老齡專干為聯絡員,負責組織社區為老服務工作開展。“我們已經協調轄區單位廣泛參與,逐步建立起了覆蓋轄區居民的活動網絡,定期組織物業公司等社區單位參加為老服務活動、開展免費為老人提供服務的活動;對轄區老年人進行全面摸底登記,歸納入冊,統一服務、管理,確保社區為老服務工作情況明,思路清。”
“一對一”幫扶讓老人生活不犯難
“雖場地受限,但社區的為老服務工作卻未停止過。針對空巢、特困、高齡、殘疾四類60戶老人存在著的實際困難,我們會長期組織開展一系列扶困助殘及黨員‘一幫一’、關愛空巢老人等活動。”特困老人王梅大媽是社區“一幫一”活動的一個受益者,她說,“社區工作人員、志愿者、樓院長他們都會定期來看我,還給我建立了一本平安記錄。我一有個頭痛腦熱就給志愿者打個電話,他們會立刻過來,給我送飯,幫我喂藥,我可感謝他們了。”
空巢老人劉易欣說:“你看我這家里沒有親人,我也88歲了,腿上還有病,家里的活自己是真的也干不了,可虧了社區的工作人員了。你看我這床上的被子,有時候都是他們疊的,他們每來一次都是忙前忙后的,可沒消停過,我都不知咋謝他們啊。我每日里白天大部分時間在家獨處,很孤獨。社區就組織了幾個我的老鄰居到我家,這人一多了,老人們一起娛樂、聊天和做按摩,可熱鬧了。”
書記告訴記者:“社區秉承‘有困難找志愿者,有時間做志愿者’的理念,經常組織轄區單位、中小學學生及志愿者開展‘守望幸福’等系列為老服務活動。”提起一對一幫扶志愿者,社區70歲的劉偉大爺眼睛里充滿了感激的淚,85歲的胡大娘則豎起了大拇指。那些普通的社區“為老服務員”,社區里的老人們見到他們卻比見到親人還親,而志愿者們照顧老人們也比照顧家人還要用心。胡大娘說:“每天,志愿者都會來我家一趟,白天工作忙了就晚上過來,志愿者一天不來,我第二天就得去社區里找她,一天看不到她我心里都不踏實。”
94歲的顧莉大媽有個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家里子女都很孝順,但社區也沒忘了她。顧大媽說:“人老了愛熱鬧,平時里兒子孫子都要工作,也陪不了我,社區的工作人員經常來陪我聊聊天,一到有個什么節日,就把我們這些平日里不怎么出門的老人家請出來,又是組織看節目,又是發禮品的。最有意思的是都是老年人演的節目,老年人看,很有意思。每次這樣的聚會,還能讓我和老伙伴們聊聊天,特別的開心。不然我這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也出不去一次門啊。”顧大媽高興地說,每年我最盼望過生日了。一到生日,社區上的領導還有志愿者他們啊準來,又是蛋糕,又是花的。可熱鬧了。”
在一般人看來,“為老服務員”在8個小時工作時間里,為社區里的老人們服務是很平常的事,因為這是職責所在。但是這些社區老齡專干及其他工作人員下班后,仍然輪流按天地拎著菜到每一位老人家里幫他們做飯,有時做完飯還要幫老人收拾屋子、洗衣服,這就很難有人能做到了,而且一做就堅持了多年。
據社區王梅大媽介紹,平時像她這樣的“空巢老人”,一有什么事,肯定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社區的這幾個好心人,而且無論上班還是下班,甚至是深夜里,只要他們打來電話有求于社區的任何一個工作人員,肯定隨叫隨到。“這些孩子真不錯,心腸好,不管有什么事找他們,他們都來幫忙,而且平時還不嫌我們嘮叨,總耐心地陪我們嘮嗑,可貼心了。”
社區托起明天的太陽
NO.1藝術節沐浴陽光炫出精彩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培養“四有”新人的關鍵。
由鐵路東村街道黨工委、鐵路東村街道關工委、蘭鐵二小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聯合舉辦蘭鐵二小校園藝術節深受轄區青年人喜愛。
轄區一位姓張的小朋友告訴記者:“自從去年蘭鐵二小成功舉辦了首屆藝術節以來,就受到了我身邊的小伙伴的熱烈歡迎。在藝術節里讓我們自己參與其中,展示自己的才華;通過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陶冶情操,培養我們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的情操,使學生從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記者了解到,每次藝術節將持續一周的時間,由書畫、手工作品展出、才藝展示、歌曲大家唱、舞蹈表演、環保時裝秀等內容組成。目前,共展出學生手工作品200余件、書畫作品300余件、教職工書畫作品50余件。
活動受到了社會各界媒體的廣泛關注,普遍認為活動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達到開闊視野,增長知識,陶冶情操的目的。
NO.2三所市民學校助力青少年
社區轄區的青少年告李進訴記者:“針對當前我們青少年存在的問題,社區團支部在社區青少年市民學校舉辦了多次青少年知識講座和各類活動。記憶猶新的是一次由社區邀請的一位律師的演講很是生動,他以網絡為切入點,給同學們講了一節生動的法制科,課上強調了“科學上網、守法上網、安全上網”的重要性以及注意點。針對現在我們中小學生上網玩游戲的普遍性,律師給同學們提出了幾點玩網絡游戲的建議并告誡同學們應合理控制自己玩游戲的時間,科學安排上網時間,倡導應利用網絡這一優厚資源提升自身的見識、豐富自己的內涵,而不是一味地沉迷網絡、影響學業。還通過近期發生的一些由于沉迷網絡引發的青少年犯罪個案,以事例警醒大家加強防范意識,使我們增強了法律意識,強化了法制觀念,提高學法、用法、守法的自覺性,健康成長。”
在去年6月,和政東街社區還有許多青少年志愿者主動來到社區要求參加社區的公益活動“為愛奔跑情暖殘障”。鐵路東村街道和政東街社區社區20名志愿者在社區副主任的帶領下參加了這次活動、從維持現場秩序到醫療隊伍、從領跑到指路全長約3公里的慢跑路途中,隨處可見社區志愿者的身影。
一位青少年志愿者回憶說:“在開幕式現場慧靈智障的孩子還表演了精彩的節目,當慢跑口令一發出,我與60多位智障孩子手牽手一起大步邁向山頂。我們都很開心,工作人員們也很開心。因為有這么多志愿者,有這么多愛心人士,智障兒童在景色怡人、無歧視、無排斥的環境中快樂慢跑,這更是很多家長的希望?;顒幼詈?,啟動了蘭州市2013年全民助殘一小時活動。”通過參加這次活動,陶冶了情操,弘揚了扶殘助殘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不久前,召集了社區內的青少年志愿者走訪了兩位社區老人,關心他們的生活,激發青少年熱心公益的精神。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