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里親近生活才有意思
大西北網訊 “劉阿姨,這是您的孫子嗎?”昨日,在皋蘭路街道鄭家臺社區辦公室,工作人員和社區居民劉永芳打招呼。
“不是呀!這是我們鄰居家的小孩,兩口子都上班去了,我就幫著給帶帶。”劉永芳說。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同樓都是親人。”家住鄭家臺的劉阿姨是位老黨員,也是一位熱心人。當得知鄰居家的一歲多的小孩沒人帶時,她主動幫助鄰居,替他們照顧孩子。“我是今年6月份才從單位退下來的,剛一退休待在家里,心里可真是著急,一有空就愛到樓下轉悠,和周圍的鄰居說說話、逗逗小孩。”劉永芳說。“時間長了,我和大家都熟了,看著鄰居們帶孩子挺累的,也就經常幫他們抱抱孩子。”
據劉永芳介紹,自己的退休在家已有半年多時間了,自己的孩子在外地工作,一年回來兩三趟,她和愛人平時在家也沒什么事,有時呆在家里覺得自己都要和社會脫節了,于是,一次無意的機會,她認識了自己的鄰居,便主動幫助他們帶小孩。“這孩子太心疼了,和我也很投緣,天熱的時候我吃完晚飯到樓下轉悠,時間久了孩子就認識我了,一見到我就往我懷里撲,我也十分喜歡這個小家伙。”劉永芳說。
“帶孩子挺辛苦的。現在的年輕人工作生活壓力都很大,平時也不能經常請假,我們小區的年輕人大多是外地來蘭打工的,很多父母都在不在身邊,我們退休了沒事做,幫忙帶一下孩子,能給這些年輕人減輕一些負擔,也是一件助人為樂的事情嘛!”劉永芳說。
據劉阿姨介紹,剛退休下來,其實自己和小區里的住戶并不熟悉,但有時買完菜回到小區,也愿意和鄰居們聊聊天。現在,她和小區的四、五位有小孩的鄰居都成了朋友,有時鄰居有事著急出去,就會委托她來照顧小孩。
住在劉永芳樓下的張俊英,也是孩子的母親告訴記者,“劉阿姨特別熱心,只要我們帶孩子到了樓下,她都會主動把孩子接過去,抱著到處轉。平時我們上班,都是劉阿姨幫助照顧孩子,我們也提出給劉阿姨付點費用,但她總是說別拿自己當外人,劉阿姨很熱心,帶孩子也很細心,我們對她的感激之情無語言表,只希望好人能有好報。”張俊英說。
“鄰里親近,生活在小區才有意思。我幫他們帶孩子,收獲到的是孩子的笑聲和大家的尊重,這不挺好嘛!”劉永芳笑著說。
據社區工作人員介紹,對于退離工作崗位賦閑家中的老人來說,鄰里街坊成了他們最近的“朋友”,然而城市中相對冷淡的鄰里關系會讓不少退休老人感到孤獨與無趣。 很多老人退休后雖然居住在城市,但仍然非常懷念鄉下的四合院子。社區為此也會開展一些鄰里節等相關活動,該工作人員表示,其實鄰里關系和居住環境有很大的關系。以前在農村,大家院落相挨,吃飯乘涼都能看到鄰居,大家生活內容接觸頻繁,所以比較密切。不像城市里,大門一關,老死不相往來。所以增進鄰里關系重要的是要有溝通平臺,大家有活動有話題,因此,社區開展鄰里節等活動,對改善城市里冷淡的鄰里關系也是最合適不過了。
(更多內容請點擊大西北網 http://www.guyuantaihehotel.com/n/xiguan/)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