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水馬龍、人來人往。一輛輛滿載羊只的卡車從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森茂牛羊交易市場大門駛入,各地客商爭相與養殖戶討價還價。忙前忙后的市場負責人梁澤明告訴記者:“這樣火爆的交易場面今年來十分常見。市場交易時間從早7點持續到晚7點,每天發往全國各地的羊有40車左右,交易規模超萬只,交易額1000多萬。養殖戶、經紀人都熱情高漲,大伙都對養殖產業發展信心十足、干勁滿滿。”

短板變資源牛羊養殖培育產業雛形
地處甘肅河西走廊東端、祁連山北麓、騰格里沙漠南緣的古浪縣,是全國荒漠化重點監測縣之一。縣域面積5046平方公里,沙化面積達240萬畝,總人口僅約24萬人,土地鹽堿沙化嚴重。
轉思路、求突破,讓短板變資源。荒漠日照充足,溫差較大。2019年,古浪縣利用荒漠資源的獨特條件,幫助農戶建起日光溫室和養殖暖棚。當地政府錨定“人均一頭牛、一只羊”的目標推動產業發展。如今,這一目標業已實現,古浪縣牛羊養殖大戶超過3826戶,帶動4.6萬農戶走上致富道路。

古浪縣牛羊交易市場
分散到集中規模化推動轉型升級
在古浪縣北部的一片荒漠中,醒目的飼草種植帶與養殖暖棚區錯落分布,產業規模日益成型。
做強養殖產業,古浪縣通過規模化促進產業效益增長。當地以“政府+公司+合作社+農戶”合作的方式,將村里的閑置耕地進行整合,吸引小而散的個體養殖戶和村民加入到村集體經濟中,抱團式發展,穩定養殖規模。古浪縣西靖鎮黨委書記李懷鈺告訴記者,如今鎮里建起了占地725畝以牛羊養殖產業為主的村集體經濟產業園,2022年向10個村集體分紅612.36萬元,帶動2000多名農戶參與到產業中,不僅實現了農戶增收,也促進了產業發展。

古浪縣西靖鎮肉牛養殖基地
此外,古浪縣探索將閑置低效的土地通過流轉的方式,種植草飼料33.8萬畝,為當地草飼料種植戶創收1.1億元。不僅為農民增收致富找到了新渠道,也降低了飼草料價格波動對養殖成本的影響,進一步完善了整體產業鏈條。

古浪縣群眾養殖肉羊景象
綠色+科技模式創新開辟新賽道
伴隨著“哞哞”聲,一頭頭奶牛正“排隊”走上轉盤式擠奶機,武威金宇浩睿農牧業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輔助自動化設備完成擠奶,一片繁忙有序的景象。牧場建有一座容積9萬立方米的黑膜沼氣池,整個牛場運行實現了飼草種植—奶牛養殖—沼氣發電—糞肥有效循環利用的綠色循環體系,猶如“綠色奶牛工廠”。負責人金建榮說:“牧場糞污經過各項分離系統后,污水可用于沼氣發電,預計全年可發電一千萬度以上,能自供牧場70%用電量,糞便可轉化為高質量有機肥,用于土地的改良。”

自動化奶牛養殖工廠
在古浪縣,一排排高標準羊舍有序排列。科技創新企業甘肅羊如祥農業有限公司,探索“科學育種+產業”模式,將闊別已久的湖羊“請”回了北方。
湖羊,以繁殖能力強和適應能力好聞名。進入產羔季,公司負責人張兆才忙著給母羊“做B超”,他告訴記者,現在平均一天產羔100多只,羊羔產下后24小時進行監控,保溫、促干并及時將信息更新到終端。目前,公司正與高校合作,依托湖羊培育出更好的肉用母本羊,老百姓通過養殖良種,每只羊的利潤預計可提升約50%。

無人機視角下的良種肉羊繁育場
用科技創新開辟縣域經濟發展的“新賽道”。截至2022年底,古浪縣已引進培育龍頭企業15家,建成規范化運營養殖合作社868家,建設6萬頭生態奶牛產業園。古浪縣委書記蘇國波說,古浪縣以持續穩定增加群眾收入為目的,堅持“建基地、強龍頭、延鏈條、聚集群”發展思路,從龍頭引進、政策扶持、產學研融合、品種改良、鏈條延伸、品牌打造等方面精準發力,正在實現聚合效益,系統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古浪縣黃花灘生態移民區內的羊舍
中共甘肅省委黨校(甘肅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首席專家李含琳教授表示,“建基地、興產業、連市場、富農民”已成為古浪縣推動鄉村振興向縱深發展的突出特點,這種發展轉變已明顯推動移民安置區建設從聚焦農民脫貧安置逐步過渡到產業帶動發展的新階段。
古浪縣農業農村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22年度,古浪縣牛羊產業產值達80億元,肉羊存欄量達到309.6萬只、出欄量達到517.4萬只,居甘肅省第一,奶牛存欄5.04萬頭,居甘肅省第二。古浪縣縣長楊琦瑋表示,這些數字意味著古浪縣已逐步找到了增收致富的新密碼,正在跨越趕超,涌動著蝶變新氣象。

古浪縣內養殖的牛犢和羊羔
2022年,古浪縣被評定為甘肅省縣域經濟發展進步縣。荒原煥新,鹽堿地盤活,觀念轉變,科研資本引入,產業聚合……鄉村振興建設正在古浪縣加速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