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重大事件或災難,謠言、誤傳消息往往最多。
近日,網絡上有消息稱,身處救災一線的官兵們只能啃饅頭,喝礦泉水,一方面引發許多網友對戰士的關切,另一方面也有些人開始質疑軍隊的后勤保障。
6日上午,中國廣播網軍事頻道官方微博“央廣軍事”簡介做出回應。他們發微博強調“抗洪一線部隊伙食保障棒棒的!”微博稱,“武警合肥支隊在抗洪前線為官兵精心調配伙食,在條件艱苦的情況下確保自給自足,早餐有面包雞蛋牛奶,午晚餐保證六菜一湯,餐餐有水果。確保官兵在前線戰斗時吃得營養、吃得科學,補充戰斗力,為打贏抗洪戰斗提供強大動力。”
解放軍報微博也同時發文釋疑。
當貴州告急、湖南告急、安徽告急、湖北告急,這些“噴子”的“歐巴”沒出現,偶像沒出現,子弟兵出現了。亦如從前,他們沖鋒在最前面,戰斗在第一線。
當受災人民眼里閃著淚花歡呼“解放軍來了”,心里一塊石頭終于落地的時候,當這些子弟兵感天動地的時候,這些“噴子”冷笑一聲出來“噴”了——“啃著饅頭”“用著很差的裝備”“防災組織不足”等等。
我猜想,這些“噴子”寫下這段話的時候,一定在家里吹著空調,喝著咖啡,等著“主子”們的又一次獎賞。
很多讀者會問,官兵都辛苦成這樣,他們怎么還忍心出來亂“噴”呢?有沒有良知?其實,根本無須跟這些“噴子”們討論良知,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良知。
早在十多年前,我就寫過一篇稿子登在《解放軍報》頭版,說的是東北三省部隊與駐地政府簽訂通用裝備軍民融合協調機制,部隊可以隨時從地方政府調撥各種機械設備等裝備器材,以應對各種自然災害。后來隨著軍民融合不斷深入發展,各?。ㄊ?、區)都出臺了類似的規定,而且部隊本身也配屬了許多搶險救災裝備,所以“噴子”所“噴”的部隊沒有好裝備,純屬信口雌黃,只是因為救災現場的環境、條件受限,好裝備開不上去或用不上力,這就像要求我們拿著高射炮去打蚊子一樣可笑!
中國軍隊有世界一流的后勤保障裝備。去年初,我參加中美聯演,當美國大兵品嘗我軍新式野戰炊事車快速做出來的蛋糕、包子、油條、饅頭時,沒有一個不叫好。所以“噴子”們所“噴”的“后勤跟不上”,更是在胡編亂造。

這張抗洪戰士的照片刷爆了微信朋友圈
當過兵的都知道,中國軍隊團級以上的單位都有各種應對各類自然災害的方案預案,當遇到自然災害需要部隊出動時,對哪些分隊第一時間出動,哪些分隊作預備隊,什么樣的災情帶什么樣的裝備,什么層級的領導協調指揮等等,都有明確規定,官兵也牢記在心。還有就是,部隊在每年完成年度軍事訓練課目的基礎上,還要完成非戰爭軍事行動,也就是應對重大自然災害的相關科目訓練,尤其像貴州、湖南、安徽、湖北等這種洪澇災害較多、防訊壓力較大的地區的駐軍,對抗洪搶險的準備更充分、演練更頻繁、手段更嫻熟,所以“噴子”們所“噴”的“防災準備不足”更是子無虛有。
那抗災現場我們為什么啃饅頭?因為面對災難,面對人民受苦受難,我們心急如焚,爭分奪秒,哪有更多的時間來吃飯?我們恨不得一個人掰成兩個人,恨不得爭搶一秒鐘拯救出更多的人,恨不得自己是金剛不壞之軀可以不吃飯不睡覺搶救出更多的財物,所以我們騰不出更多的人手、更多的時間、更多的精力去做豐富的飯菜。
據在現場采訪的湖北省軍區政治部干事何武濤說,當時太白湖大堤上只有兩個班的兵力,結果雨越下越大,管涌比預計的要嚴峻,一個沙袋沒跟上,水就往外溢,哪有時間去吃飯???!最后吃的饅頭還是當地的一個村民實在看不下去,親自給他們送過去饅頭,戰士們為了不辜負她的一番好意才吃的。餐車其實就在附近,伙食是可以的。不信,看這張圖,附近一個任務不算太重的官兵,他們吃得并不差。
1998年夏天,長江、松花江、嫩江全線告急,其時我正在長春上軍校。那天下午,我們正在教室上課,突然接到命令緊急出發,趕赴受災最嚴重的吉林鎮賚縣。
我們在次日凌晨三點多鐘到達嫩江一號國堤,經過長途跋涉,又累又困又餓,稍作休整后,就投入戰斗。
早上,我們每人領了一個面包、一袋榨菜、一瓶純凈水、一根火腿腸,匆匆吃了幾口就開始背沙袋筑堤。中午,好多當地老百姓跑到大堤上,請我們到家里吃飯,但我們誰也沒去,一是因為部隊有紀律不允許,二是因為時間太緊,當時水利部門通報說,二號洪峰將于凌晨來襲,我們心里都清楚,我們多背一個沙包,就能給大堤增加一絲高度,大堤就多一分安全,老百姓就少一分危險。
后來學校后勤部門送來了饅頭。我是南方人,對面食天生拒絕,平時再餓,最多也就吃兩三個饅頭,但那天我就著咸菜和純凈水,狼吞虎咽地吃了六個。
救災現場我們為什么要啃饅頭?因為饅頭能快速做好、方便運輸、迅速進食,官兵能迅速補充體力后再緊急投入戰斗。即使來了燕窩魚翅,我們官兵有時間吃嗎,有心情吃嗎?
2009年“五一”假期,黑龍江小興安嶺突發大火,原沈陽軍區某師5000余名官兵緊急馳援。山高路陡,很多著火點運輸車上不去,官兵只能下車步行趕去撲火。經過三天三夜的連續奮戰,大部分明火終于被撲滅了。師領導的心放下了一大半,他們最擔憂的是:山上的官兵已經三天三夜沒進一口熱食了。師指揮所里,師長對我說,野戰炊事車每天都做好飯,可就是沒辦法送上去。
我也親眼看到,時任黑龍江省省長的栗戰書等領導同志,親自到部隊慰問,送來了豬啊羊啊等給養,部隊也帶了足夠的柴米油鹽??捎捎诮煌ㄔ?,就只能用越野車送饅頭。期間,還因為大火阻斷了路,連饅頭都送不上去,只能用直升機空投壓縮餅干。
也許“噴子”又問,那咋不吃部隊儲存的單兵自熱食品呢?那個口味眾多,像什錦炒飯、雪菜肉絲面等等。我了解的情況是,官兵不愛吃。那年,我參加某次跨基地演習,部隊長途行軍幾天幾夜,中飯都是方便食品,當時部隊配發了面包、餅干、單兵自熱食品等,我發現一個現象,就是官兵寧愿啃面包吃餅干也不愿意吃自熱食品。我問了一個兵,他說防腐劑太多,不敢吃。期間我吃過一次,味道當然比饅頭好,可我想起以前流傳的“一桶方便面里的防腐劑要一個月才能在胃里被分解”的傳聞,我再也不敢吃了。
也許“噴子”又說,那不能不加或少加防腐劑啊?這個問題,如果以你們的智商不理解,那我也懶得回答。
“噴子”又會說,那部隊里那么多罐頭呢?那我告訴你,一樣的道理,防腐劑太多,而且口感比單兵自熱食品更差。2008年5月我參加汶川抗震救災,出發前我們帶了大量的豬肉罐頭、牛肉罐頭等,可官兵就是不吃,寧愿吃餅干喝純凈水。后來回撤的時候,幾乎原封不動地帶回部隊了。
所以說,不到萬不得已,官兵是不會吃這些的。什么叫萬不得已,那就是饅頭啊面包啊這些東西真的沒有了,像上甘嶺戰場那樣,逼得沒辦法了才吃。
“噴子”又說,不讓官兵吃那些單兵自熱食品,是為了省錢。我不知道“噴子”們有沒有拿腦瓜子來思考問題,中國現在已經崛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還差這點錢嗎?一次自然災害動輒造成幾十億、幾百億甚至幾千億的損失,國家和軍隊還會虧待我們的子弟兵?!
抗災現場我們為什么啃饅頭?還有一種情況是我們舍不得吃熱騰騰的飯菜,要留給老百姓。
2008年春節前夕,南方遭受雨雪冰凍災害,數萬旅客滯留在京珠高速公路,挨凍受餓。原廣州軍區派出數萬官兵,在打通生命通道的同時,部隊的野戰炊事車在救災現場沒日沒夜地做飯,為旅客免費提供熱食。
官兵多吃一口,老百姓就少吃一口;官兵省出一口,老百姓就多吃一口。為了保障更多的老百姓吃上熱食,官兵寧愿啃饅頭吃干糧,也要給老百姓送上熱飯熱菜熱湯。
我相信讀者們一定會明白我們為什么在抗災現場啃饅頭了,不知道這些“噴子”們是否清醒,但我相信,理性的聲音總會蓋過“噴子”的聲音。
毛主席教導我們,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希望下次這些“噴子”們在亂“噴”之前,一定要搞清楚狀況,不要胡“噴”亂“噴”,免得貽笑大方。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