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死磕硬件的畫質有用嗎?當然有用。流媒體視頻的圖像處理質量,除帶寬之外,與電視機本身的圖像解碼技術和顯示能力有直接關系。我們的戰略很清晰,就是不斷掌控核心技術,不斷擁有高端產品自我定義的核心能力,不斷擠占全球彩電版圖的核心位置。海信的愿景是成為全球顯示技術、產品的領先者,不僅要做好家用電視產品,還要將海信的顯示終端產品拓展到醫療顯示等更廣闊的專業應用領域。”海信集團總裁劉洪新在12月9號激光影院電視新品發布會上回答了業界對海信的堅持做ULED、激光電視、畫質芯片等創新顯示產品的疑問。
近年來,互聯網+讓硬件廠商、內容商、網絡運營和平臺商爭相加入彩電行業,2013年有4家互聯網品牌、今年又有6-7家視頻內容運營商進軍彩電領域。在業界大打互聯網輿論戰的背景下,海信毅然扛起顯示技術的大旗。
早在2005年,海信就研發出中國第一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業化數字視頻處理芯片--“信芯”,讓7000萬中國彩電從此有了“中國芯”。2007年,海信率先建成了中國彩電行業第一條液晶模組生產線,拓展了技術創新和成本掌控的空間,化解了彩電企業被邊緣化的風險,開創了“中國模式”,帶動了電視行業產業模式的大變革,并使得整個行業和全球消費者大大受益。
2014年,海信通過自主研發的背光多分區動態控制、峰值亮度控制和背光掃描控制技術,實現了液晶電視高動態范圍、高色域、高清晰度、高運動流暢度顯示,成功推出了ULED電視,把液晶電視顯示畫質效果提升到世界一流水平, 并超越了OLED顯示效果。半個月前的11月25日,海信發布了研制完成的中國首款畫質芯片及電視產品,這標志著海信作為唯一一家中國企業由此全面進入高端電視產品領先陣營。
而對激光影院電視產品的推廣,海信的目標更為深遠,就是要借助自主掌控的核心激光顯示技術實現在全球彩電市場競爭中的彎道超車。這個目標一旦成功,海信以及中國企業在全球彩電市場的越位也將成功,全球彩電的商業競爭格局也將由“韓日中”改寫為“中韓日”。
液晶電視經過10多年發展,產業轉型和變革的關鍵時期已經到來,誰能把提前進行技術布局并實現成熟應用誰就能在下一個十年取得主動權。相比短時間內還難以技術成熟的OLED,海信更看好激光顯示技術的發展。從07年布局激光技術至今,海信已取得141項和核心專利技術突破,最為核心的激光光光學引擎100%自主研發設計,整機研發、設計、制造完全自主運營,70%的成本掌握在自己手中。今年8月份,海信推動國際電工委員會成立了激光顯示標準組(T C110W G10),并成為組長單位。
12月9號,海信推出備受關注的全新一代激光影院電視聯合14家上下游戰略合作伙伴代表共同成立行業首個激光影院電視產業生態聯盟,彰顯了海信推動電視進入影院時代的實力和決心。
據介紹,海信本次發布的激光影院電視產品有85英寸、100英寸和120英寸三個規格段。其中,100英寸產品將最先在市場上與消費者見面,反射式成像顯示和配套的菲涅爾無源光學幕可以讓用戶更健康、舒適的觀看,它的價格、功耗分別約為相近尺寸液晶電視的1/10和1/2,主機重量也僅為相近尺寸液晶電視的1/10,市場競爭力充足。
Display search預測顯示,2016年至2018年,全球彩電市場的總量將在2.3-2.5億臺之間,OLED預計到2018年的市場占比也僅為1.8%。而根據中怡康的預測數據,65英寸及以上產品2018年市場份額將達到8.7%,到2020年,70寸以上液晶電視的市場份額將達到10%。激光影院電視產品也將占據70英寸以上產品40%的市場份額。
提及互聯網時代顯示畫質的重要性,劉洪新談到,全球最大的視頻點播服務商對合作伙伴的首要要求就是視頻圖像在屏幕上的清晰度。對于Netflix進入中國會選擇誰作為電視產品合作伙伴,劉洪新“ 請大家拭目以待”的說法,讓媒體開始猜測海信與Netflix合作的可能性。
對互聯網電視畫質和內容的同步發展也讓海信收獲了領先的業績。Display Search統計數據顯示,截止今年第三季度,海信電視全球銷量超越日本索尼,躍居全球第三位。在4K、曲面等高端市場,海信也位居全球前三;在國內市場,海信電視已經連續12年銷量第一。在智能電視市場,海信智能電視占有率保持第一并積累了行業領先的智能電視激光用戶量,成為影響超過1億人口的平臺和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