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訊(記者景鴻特約記者馮忠海通訊員樊奕昕) 近年來,城關公安分局黨委高度重視刑事科學技術在助攻各類案件的偵破、服務人民群眾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省廳、市局的統籌部署下,通過購置各類實驗儀器,招錄充實技術人才,逐步建立完善“DNA”實驗室等,使分局刑事技術力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該局刑事技術大隊作為全省分縣局中少有的一級技術實驗室,以過硬的作風和擔當,不斷完善現場勘查、痕跡物證提取、法醫傷情鑒定、DNA和指紋采集比對、以及服務群眾等工作,并通過創新新方法、新思路,不斷激勵全隊民警在海量信息中檢索著一個又一個痕跡,助破著一個又一個現案、疑案和難案,為全局的偵查破案和服務群眾工作默默做著一件又一件嫁衣。





案例一、撥云見日,全部案件水落石出
2017年3月至10月,我市天水北路某小區住宅連續發生多起入室盜竊案,犯罪嫌疑人選擇在幾天前踩點,數日后作案,被盜住戶基本都是外出多日不在家的空房子,而當失主回到家中發現財物被盜時,已經遠離最初的案發時間,少的過了一個多星期,多的長達數月之久,而且失主多在打掃衛生后才發現案情。面對這樣的現場,負責勘驗工作的刑警技術大隊技術人員雖然初步懷疑是同一人作案,但現場勘查和物證提取卻屢屢受挫,費盡周折。2017年10月中旬,刑事技術大隊再次接到該小區發生入室盜竊的案件后,所有技術員主動請纓,要求前往案發現場進行勘驗,誓言一定要查到嫌疑人的蛛絲馬跡,結束這個長達8個月的系列入室盜竊案。在大家連續7個多小時的不懈努力下,最終在一處及不起眼的地方發現并提取了犯罪嫌疑人作案時留下的痕跡,查出了嫌疑人的真實信息并快速提供給負責辦案的刑警四大隊偵查員,由此抓獲了冒用其兄身份,在天水北路某小區采用長時間踩點、開鎖入室,盜竊作案的重大犯罪嫌疑人石某,破獲了該小區8個月內連續發生的全部9起入室盜竊案。
案例二、不遺巨細,柳暗花明
2018年2月13日,城關區東崗東路一住宅六樓發生一起開鎖入室盜竊案,犯罪嫌疑人盜走該房內價值6000余元的香煙,由于此案也是房主外出不在蘭州發生的被盜案,警方接報案件時已經過去了兩天多。2月15日,刑警技術大隊接到出警指令后,當即安排技術人員趕赴現場開展勘驗取證工作。到達現場后,技術人員發現現場已被失主和他人無意之中破壞,勘察取證工作出現了極大的困難,然而,所有在場的技術人員都沒有因此而后退半步,他們堅信,只要功夫深,鐵杵也能磨成針。在隨后對現場勘察的范圍逐漸擴大后,技術人員終于在一個不易被發現的地方提取到一個完整有用的生物檢材,比對結果直指隴西籍嫌疑男子楊某。幾天后,犯罪嫌疑人楊某被辦理此案的刑警五大隊偵查員抓獲。
案例三、助推偵查破案,讓嫌疑人無處遁形
2018年5月2日和4日,城關區灘尖子兩處相距不遠的自建樓先后發生盜竊案,前者三部手機、一臺平板電腦及600元現金被盜,后者兩部手機、100余元現金被偷,兩起案件均為上午時段且開門入室盜竊,而造成開門的原因均為房間窗戶不關、插銷不插。接到第一起案件的報案后,刑警技術大隊經過近半天的勘查,從布滿灰塵、到處油膩的環境下發現并提取了一個較為理想的痕跡,并以此比對出犯罪嫌疑人的相關信息,在將案件信息移交辦案單位刑警五大隊偵查員實施抓捕時,第二起案件又發生了,當然,在犯罪嫌疑人于某作完第二起案件后兩個多小時即被辦案偵查員抓獲,現場遺留的痕跡還是被技術人員提取并成為于某犯罪的有力證據。
采訪中刑警技術大隊大隊長王魯軍告訴記者,他們大隊共有民警26人,副高職稱5人,中級職稱9人,本科以上學歷占全隊總人數的百分之九十六,其中5名民警有著雙學歷身份。自去年10月至今年4月,全隊共通過指紋和DNA比對,助破疑難案件30起,通過足跡和作案手法的分析比對串并案件十余起,為辦案單位快速偵破疑難案件,打擊處理犯罪嫌疑人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撐。此外,該大隊對傷害案件的傷情鑒定中遇到行動不便的受害人時提供上門服務,解決受害人的實際困難,認真踐行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王大隊還告訴記者,全隊上下正在與各辦案單位建立信息聯動工作機制,進一步實現主動服務、資源共享、證據保障的新工作模式,同時將一如既往的邀請省市刑事技術專家繼續開展培訓講座,組織技術人員專題研討,提高現場采痕和利用率的方法與技能,逐步完善現場勘查工作機制,為打造首善之區一流的公安刑事技術專業隊伍做出應有的貢獻。
(責任編輯:張云文)